Menu Close

习近平“头破血流”怎么翻译?

在本周四(7月1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中,中国国家主席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天安门广场发表演说,其中两个警告外来势力、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语句,在中国国内外都引发热议。

中共百年党庆习近平中山装 江泽民朱镕基缺席,胡锦涛一脸媚相

习近平说:“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这时,现场掌声雷动,成为其历时一个多小时演讲中的高潮。

这段讲话被翻译成英文后,在海外中国观察人士圈子亦引起热议,在推特上的许多讨论围绕“头破血流”一词的翻译与用意。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将“头破血流”意译为“必然发生冲突”,其主编胡锡进在推特上的英文翻译则更为直接,称”任何胆敢欺负中国的人将会撞破头”。

分析中国政治话语的“中国传媒研究计划”则在推特上向《环球时报》喊话,表示正确的翻译并非如此苍白,建议直译“头破血流”为头部损破及流血。

“头破血流”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头打破了,血流满面,多用来形容惨败。

这一字面意思壮烈血腥的成语最初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其中写道:“照道士脸上一刮,可怜就打得头破血流身倒地,皮开颈折脑浆倾。”

新华社记者刘阳则发表推文称,他注意到对“头破血流”更为血腥的翻译正广为传播,但他认为这个成语已发展出引申义,并非其字面意思。“对中国人来说,这个词意味着彻底的失败,而不是破碎的脑壳与血。”

《经济学人》杂志北京分社社长任大伟(David Rennie)表示,一些中文成语在外国人听来更为好斗,但在一句涉及外国人的演讲词中使用一个听起来暴力的词语,存在风险。他指,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常形容敌人“像狗一样喘不过气来”。“如果他用这个词来形容习近平,中国的反应会是什么呢?”

《华盛顿邮报》前驻华记者施家曦(Gerry Shih)则反驳刘阳的推文称,能够替代“头破血流”的词语很多,选择该词是为达到煽动性效果。而且无论如何翻译,他认为,习近平在演讲中传达的信息论调很明确是“强硬、非和解、对西方敌对”。

推特上一些常年研究中国政治的人士也指出,关注焦点或许不应是”头破血流”的英文翻译,更为关键的是,习近平这段讲话映射出的中国外交政策取向,以及中国社会舆论对此的反应。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讲师张晨晨在推特上表示,比起“头破血流”,“欺负”一词在这句话中的分量更重。她指出,在中国当局的“受害者民族主义”的政治话语体系中,欺负、霸凌是使用频度极高的词语,而号称需要摆脱过往民族耻辱的论调在如今的中国极为盛行。

今年3月阿拉斯加中美高官会谈中,中国负责外交事务的最高层官员、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当着媒体镜头表明对美强硬立场,其中一些与传统外交辞令大相径庭的语句,包括“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都被中国官媒宣传为中方外交官的“硬气”,在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甚至出现热销的周边商品。

中国官员外交中的强硬表态,除了瞄准中国国内受众、掀起爱国主义浪潮,也昭示着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中美关系观察人士利明璋(Bill Bishop)在推文中形容,该演讲是习近平时代“最令人不安的事情之一”,“它也是(中美)脱钩将越发广泛与痛苦的最有力证据”。

您喜欢该新闻吗?
本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取自各新闻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Posted in 末世异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Leave the field below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