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川成都一名银行职员,在社交网站上匿名发文,生动地描述了自己工作中目睹的各种金融黑幕,直言银行新贷款放不出,“韭菜不肯长,镰刀很慌”,于是“挂息转本、以资抵债”等各种饮鸩止渴方式全出笼。这位银行职员哀叹,中国经济犹如世界末日,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人民币为什么最近总有世界末日的感觉?你们也有这种感觉吗?我有。我是银行的,最近心里慌得一片。
今年调整到某个重要岗位,负责贷款审批。我以为我的主要任务是把控风险,发挥我履历丰富又懂点法的个人特长,实现风控和发展兼顾的动态平衡。反正领导是这样说的,他说,在当前这个严峻形势下,全行都对我寄予厚望,“年轻人,好好干!”
上任才一个多月,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我的主要任务是应付各种检查,撰写各种报告,接受各种咨询,解决各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疑难杂症和历史遗留问题,审贷款只是副业,偶尔忙空了或被催急了去审一下,这样。现在说说为什么会慌。
写的是什么报告?监管当局的各种问责报告。银团贷款怎么放出去的?异地贷款怎么这么多?关联企业真实情况是什么?普惠指标是真是假?坚守定位为什么完不成?房贷比例为什么一直降?你们存量贷款到底隐藏着多大风险?新增贷款真的放不出去吗?每一个报告都写得我笔头咬破,冷汗直冒。如果写真实情况,分分钟高管就要被约谈,这里也不敢描述,好难。
为什么审贷款成了副业?因为真的放不出去。贷审会随时都在解决存量劣变的问题,各种挂息转本、以资抵债、利率下调等以时间换空间的“化解”方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什么用途不实、空壳公司、所有权有争议、抵押不足值司空见惯了,能收回来的凤毛麟角,绝大多数都是短贷长用,像一个个雪球滚下去。为免风险集中暴露,科技手段都用上了,本息都未付的情况下,直接在系统里面把次级改为正常,我再一次大开眼界。
要说罪魁祸首,这里唯一能拿出来讲的就是房地产,绝大多数不良与其相关。山雨欲来风满楼,难以想像大面积暴雷后,银行怎么办,储户怎么办······最近村镇银行出了事,引发业内大排查,还好我们银行没这样搞,但这样搞的可不是少数。
住房按揭是真的放不出去。韭菜不肯长,镰刀很慌。下调首付比、下调利率、大面积发放信用贷款鼓励消费者买房,就差去大街上直接把人拉到售楼部了。没什么用,住房成交量同比环比都是腰斩了又斩,一个个遍地开花的楼盘门可罗雀,有的一整年也卖不出去几套。法拍房大量增加,多数还流拍。
抖音上随时可见房屋中介拍的“亏本甩卖”信息,今天才看到一套复式,80万购入装修30,现在卖79,中介非常卖力的解说,然而留言的寥寥无几,还都是看热闹的。我一直劝朋友把投资性房产卖了,她最终采纳建议银牙一咬挂网售卖,挂了一整年,一个看房的都没有。我又劝她把价格挂低点,低于购入价才能脱手。她说这可是贷款买的,利息怎么算?亏大了啊。有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其实低于购入价也不一定能卖出去,就这样僵着吧。人口净流出好多年,被成都吸血太严重了,谁来买你房子,小县城哪有什么未来。
前几天出去调查贷款,抵押物是商铺,位于一个商业综合体。走进去一看,只有一楼开了个平价超市,大妈们在生鲜区排队抢特价菜。此外二三四楼无一商家入驻,一个都没有。铺面连装修痕迹都没有,有的门都没锁,地面全是灰尘,在下午三点明晃晃的阳光照射下,如同鬼楼。我几乎打了个冷颤,指着数百平空荡荡的“商铺”问客户经理:你给这壳子估价千多万?这是放贷款还是买商铺,不如直接把这铺子卖给我们银行算了。网点负责人脸上挂不住,凑过来喏嗫着说了些什么,大概是任务完不成员工扣绩效之类的话吧,听着不是滋味,最终沉默着走掉了。走到门口碰到一家关门的奶茶店正在往外搬东西,一个搞典当的小伙拿着手机拍抖音:四开门冷藏柜只要1088,保温桶38一个······很久没见过典当这个行业了,上一次见是在古装电视剧里。
大街上依旧车水马龙,似乎一切都很正常,又似乎很多东西正在悄无声息的变化。听说恐惧来源于未知,无知的我打算关上手机少出门,一切就清静了。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知乎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