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电影《长津湖》是以50年代中共“抗美援朝”为主题的影片,目前中共正在竭力向大陆民众宣传、推广、放映。其实很多人都质疑“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中国财经媒体人罗昌平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他的微博被打上禁言标签。
罗昌平现为“天椒法务集团”董事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2级EMBA学员,《财经》杂志副主编兼《LENS视觉》杂志副主编,历任《新京报》核心报导记者、深度报导部主编。
10月6日,罗昌平在微博上写道:“半个世纪之后国人少有反思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就像当年的沙雕连不会怀疑上峰的‘英明决策’。”在此番言论中,罗昌平把中共“志愿军”的“冰雕连”称之为“沙雕连”。
【长津湖:虚假的胜利】中共反美电影长津湖极力鼓吹美化战争,罔顾事实为战争贩子歌功颂德,其实战役惨烈,双方损失惨重,中共更惨;3万美韩英军和12万名中共炮灰对决,美军近6000人死亡失踪;5万中共炮灰被打死或冻死,毛泽东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毛王朝继承人毛岸英被炸死。图为战役中被俘志愿军形象: pic.twitter.com/K6tjLwEALd
— 韩连潮 (@lianchaohan) October 6, 2021
罗昌平现为“天椒法务集团”董事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2级EMBA学员,《财经》杂志副主编兼《LENS视觉》杂志副主编,历任《新京报》核心报导记者、深度报导部主编。
10月6日,罗昌平在微博上写道:“半个世纪之后国人少有反思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就像当年的沙雕连不会怀疑上峰的‘英明决策’。”在此番言论中,罗昌平把中共“志愿军”的“冰雕连”称之为“沙雕连”。
“冰雕连”被中共官方塑造成“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标志,说的是中共“志愿军”在严寒中遇难以后,仍然像冰雕般坚守阵地的“英勇形象”,但“沙雕”则是网络用语,意思相当于愚蠢、无脑。
对此,中共官网“中共团中央“和“解放军报”官方微博均发文予以批评。
面对舆论的压力,罗昌平已经删除了相关内容,微博官方10月6日也给罗昌平个人社交账户打上“违反社区公约”的禁言标签,但未封禁其账号。
傻子不好骗了,听听这个人怎么说(长津湖pic.twitter.com/XfNOuHHYvT
— 悉尼閑人 (@Jerry00107966) October 5, 2021
对于中共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历史真相。
署名“陈维健博客”一篇题为<民族主义毒药《长津湖》>网文称,“长津湖”战役是中共志愿军第9兵团在朝鲜东北部“长津湖”包围“联合国军队”,是与美国第10军陆战一师的战斗。但是电影中表演出来的场面,完全“神剧化”了。美国“长津湖纪录片”中共军人冻伤之惨状,令人不忍目睹,美军拍下了纪录片。
美国战争纪录片长津湖
pic.twitter.com/uzznzoX4bO— 天下新闻-文摘 (@ark999) October 5, 2021
网文也称,这样的死不是荣耀,应该是中共军队的耻辱,但是这样的耻辱中共竟把他拿来当作“英雄事迹”。长津湖战役,中共没有确切的死亡数据,只笼统说减员5万,大多数不是战死而是冻死。
这就是近十万中国军人战死长津湖,所换来的朝鲜金家政权! pic.twitter.com/bool6ft2l0
— 谢万军 Wanjun Xie (@wanjunxie) October 5, 2021
网文还称,中共总是用“虚假编造历史”来叙述爱国的故事,这是相当危险的,靠虚假的爱国主义“喂养”起来的一代人,一方面是狂妄,一方面是极端的利已。爱国对他们是精神消费与利益收获,当真正需要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来“保家卫国”时,大多数人选择的必然是保命。少部分真正饮了“爱国毒药”,彻底被洗了脑的人,当“雄纠纠,气昂昂”地奔赴战场后,才知道事实并非他们“所得到的教育”那样时,他们的精神也必然随之完全崩溃。
“长津湖”这样的“爱国教育”影片,以及中国无数的“抗日神剧”,葬送的不是美国,不是日本,而是自己。
看到这样的照片让人不胜感慨:志愿军战俘跪在南韩士兵面前。
不知道被爱国电影《长津湖》感动得热泪盈眶、鸡血沸腾的粉红们看到会作何感想? pic.twitter.com/rXw0n4LmaL
— rigi2019 (Parler and Safechat ID : @rigi2019 (@rigi2019) October 5, 2021
真正的长津湖之战!共产党把中国军人当作牲口! pic.twitter.com/oCeVyjrXcS
— 老铁 (@hotchinanews) October 6, 2021
这就是你们大力歌颂的“长津湖之战”的结果。
奉苏入朝暗使权,
鸭绿江上白水寒。
只身肉体赴弹雨,
单衣炒面卧雪山。省衙署衙庆歌舞,
村寨乡寨缺丁男。
五代远离文明国,
三世驱民七十年。 pic.twitter.com/EBwm12t1mw— chinesehotnews (@chinesehotnews) October 6,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