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海归自嘲成海废:放弃美工签 回国却成“家里蹲”

“路边的树那么绿了,不知不觉又错过了一个春天”。投完春招的最后一个简历,海归文文已经预料到结果。

海归自嘲成海废:放弃美工签 回国却成“家里蹲”

“估计又没戏了,小树都长嫩芽了,我还是颗粒无收”。

文文是海归硕士,回国一年多没交社保,算是保住了应届生的身份。

 

“好像也没什么用,去年秋招就没收获,今年春招,许多大厂网申结束得比想的还早,可能是今年找工作的人太多了”。

其实,招聘市场早在去年就成为了“修罗场”。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人员,较上一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和2018年。

而应届留学生,准备回国就业的人数,比2019年猛增67.3%,增幅是海归总体的2倍,供应在增多,坑位却在减少。

像文文一样等待就业的海归被戏称“海带”,一直没找到工作的自称“海废”。

豆瓣甚至成立了“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16400多名海归加入小组,几乎每天都有人在吐槽求职艰难。

这次我们采访了多名海归人员:

国外知名大学美女硕士,连投100份简历,没找到一份工作,痛哭质疑自己是失败者;在美国拿到工作签的海归小夫妻,回国后却双双失业,成了无收入的“家里蹲”;悉尼大学硕士,曾在国外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却在回国面试时遭HR质疑,入职后被当做实习生,仅工作一天便离职。

01

海归硕士投100份简历零回应,痛哭质疑自己是loser

“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要去拼实力”。朋友们经常和李冉冉开玩笑。

94年的冉冉是东北人,在浙江长大,天然的好嗓音,姣好的容貌,超强的表达能力,命运没曾亏待过她。

大学本科,她选择了艺术院校的传媒专业,原本可以靠自身优势进入媒体圈,但她不喜欢抛头露面的工作,更不打算靠颜值吃饭。

几番考量之下,这个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女孩,选择了出国留学,她雅思考了6分,拿到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录取通知。

“很多人对这个分数不屑一顾,但我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整整一年我都在刷题,没有周末,没有休息,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

除了承受学习的艰辛,冉冉还背负了巨额的出国留学成本。

一对一的雅思辅导班学费是10万元,悉尼大学一年的学费是20万,生活成本费15万左右,还有一些其他支出,累计花费百万之巨。

有数据分析,在主流留学目的地中,美国每年的留学费用约35—50万,英国约20—35万,加拿大(专题)和澳大利亚约18—30万。

“但凡留学的,大多家庭都是投入了上百万吧,如果是想收回’投资’,让孩子赚回来,恐怕得等10年”。

冉冉不想留在国外,她也不着急赚回学费,但她渴望工作,目标就是进入互联网大厂。

《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海归在回国就业的职业选择上,更偏爱金融、互联网、文娱等行业。其中互联网行业吸引了22%的海归求职者,占比最高。

然而,一场突然爆发的疫情,让冉冉的毕业之路徒增变数。

2020年1月国内爆发疫情,澳洲政府不让中国留学生入境。熬到3月,学校通知可以开学,但必须在他国入境。

冉冉飞往泰国曼谷隔离15天,又通过新加坡中转到悉尼。可万万没想到,大费周折到了悉尼,只上了一天课,澳洲便爆发疫情。4月8日,她又买了一周仅有一次的高价机票飞回国内,在家上网课。

过程虽艰辛,总算是毕业了,可之后的求职路,却不太顺利。

正好赶上2020年秋招,冉冉非常自信,海投了近百份简历,却只有区区10家给出回应,而在群面时,却一个也没成功。

猝不及防的打击让她很崩溃,从自闭到社恐,甚至不愿意出门,开始怀疑出国的决定,一向自律的她开始暴饮暴食,吃火锅,吃甜品,晚上偷偷在被窝里哭。

“那段时间,特别憔悴,出门也不化妆,整个人都垮掉了”。

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三个月,“我不甘心就这样窝在家里,承认自己是失败者”。

于是,她拖着行李箱,一个人来到上海,开始参加社招。

在上海10天,冉冉面试了20多家企业,最后收到4个offer,但没有一个合意的,“都是特别小的企业,工资标准也特别低”。

冉冉的期望薪资是8K-12K,但这些企业大多只能给到6K。

上海之行,虽没找到工作,终归让冉冉恢复了一些自信。

她开始分析总结找工作失败的原因,“优秀的人太多了,今年仅应届毕业生就有874万人,招聘市场饱和,企业并不看重海外留学经历,反而更看重工作经验”。

失望之下,就在她打算放弃“大厂目标”时,一位朋友通过内推的方式给她介绍了某互联网大厂的机会。

面试了三次,前后历时3个月,等待的煎熬,让她万分焦灼。

有一天,她实在没忍住,在父亲面前崩溃大哭,“我不明白,自己付出那么多,为什么没有收获”。

父亲很心疼女儿,但也只能安慰她,别着急,慢慢找。

直到今年的3月份,冉冉终于“苦尽甘来”,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厂offer,是她非常喜欢的公关岗位,每天要接触不同的人,面临新的挑战,学习新的知识,冉冉一刻也不敢松懈。

工作压力很大,996的强度也不小,但与之前找工作的迷惘和焦虑相比,都不算什么了。

02小夫妻加州拿到工作签,回国却成“家里蹲”

“你知道美国加州的工作签有多难拿吗?为了回国,我们都放弃了。”

提起这段经历,林曼曼语气低沉,透着失落和不甘。

1992年出生的林曼曼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本科选择了音乐教育,研究生则读了艺术管理。

读书的地方,华人很少,饮食不习惯,曼曼总想着早点毕业回国。可一次加州之旅,改变了她的想法,“第一眼便喜欢上这里,决定先留下来工作”。

毕业后,林曼曼很快在加州的一家华人报社找到记者工作,老公也在一家公司找到数字运营岗位。

“10万人,也就几个人能拿到工作签,但我和老公都拿到了”。

一切都在向好,他们甚至有了在加州买房的计划。

2019年底,林曼曼的父母来美国看望刚结婚的小两口。可武汉突然爆发疫情,回国的机票很难预定,父母只好匆忙回国。

父母前脚刚走,林曼曼就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本应开心的消息却让她很崩溃。

疫情之下,父母无法前来美国照顾她,刚找到工作的她,也不想失业。

随后,加州也爆发了疫情,公司通知在家办公,怀孕的曼曼正好线上采访写稿,工作总算保住了。

一个人的孕期,曼曼挺着大肚子自己买菜做饭,一直熬到孩子顺利生产。父母也来不了美国,他们只能花高价雇佣阿姨,阿姨工资每月6000美金,额外还要另收20%的小费。

这笔支出让小家庭压力山大——曼曼和老公的月薪也就6000美金左右。

此前,曼曼因为在家办公,工资已经减半。怀孕8个月时,因经常请假产检,公司让她休息,便没了收入来源,全靠老公一个人勉强支撑。

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打算回国,孩子满月后,曼曼还出去看房子,计划在加州买房。

恰恰就是这次看房,险些发生意外。

美国人对疫情防控意识淡薄,几乎无人戴口罩。曼曼看房回来就开始发烧,她和老公吓坏了,以为感染了新冠病毒。直到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一切正常,才松了一口气。

但老公每天要出门上班,阿姨也要回家,他们都有可能把病毒带回来传染宝宝,曼曼每天都处于恐惧中,再加上产后恢复不好,这让她情绪低落,每天都止不住眼泪,一度怀疑自己患上了产后抑郁症。

曼曼不是孤例,《2020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分析,国内疫情管控效果更好成为留学生选择回国的首要因素。

终于熬不住了,小两口决定回国,2021年1月份,他们耗费10万块,买了高价机票匆匆回国,却没能顺利回家。

同机乘客中,发现四个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很不幸,他们是密接者。就这样,又隔离了快一个月,曼曼才看到早已急白了头的父母。

但曼曼没想到的是,更大的考验在后头——原以为回国之后,就能顺利找到工作,毕竟两人都有工作经验。

可投出的简历都石沉大海,没有回音,“工资低的我们看不上,工资高的看不上我们”。

《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近9成留学生回国后选择就业,薪酬福利成为最看重因素。

海归求职者的期望薪资主要集中在8000—10000元/月与10000—15000元/月,而全平台求职者,薪资更多集中在4000—6000元/月,这也成了许多企业不选择海归人才的原因之一。

曼曼和老公也想进大厂,毕竟大厂工资高,甚至可以仰望“财富自由”,可大厂用人标准也高。其他一些小企业给出的薪资待遇,每月只有五六千元,“和之前的工资差距太大了,我们还要养孩子,压力真的很大”。

可不降标准,就找不到工作,还要面对亲戚朋友的问询,“同龄的朋友,大多已经有车有房有稳定工作,出国几年回来我们竟然成了’海废’,什么也没有”,曼曼半是戏谑,半是无奈。

“最可怕的是,简历接连被拒后,我连每月8000元的工资都没信心投了,感觉与国内严重脱轨”。

曼曼说,五一之后,老公打算先找一份工作,就算薪资低也要先做着,毕竟这么多年在国外工作生活,要先慢慢适应国内节奏。

有数据分析,在求职的海归中,31%需要4个月以上才能找到工作,对于这个时间,曼曼也有心理准备。

“如果实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也有可能在疫情彻底结束,再回美国”,但疫情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结束,曼曼不知道。

03名校海归成了“实习生”,上班仅一天便离职

“我肯定是留在国内,再也不出去了”。

北方女孩吕楠楠性格爽朗,个性风风火火。

94年的她,高中就去澳洲读书,一直读到悉尼大学研究生毕业。她曾半工半读了3、4年,在澳洲一家传媒公司负责演唱会活动宣传,月薪不算高,也有1万多人民币(专题)。

触动楠楠回国的转折点,是一次意外事件。

租住在楠楠对面小区的一位中国留学生女孩,突然跳楼自杀了,这让楠楠感觉很悲凉,人在异乡独自打拼的孤独,她也不想再品尝了。

2020年7月,楠楠花费4万元高价,买了一张回国的机票,不久之后,就开始在北京找工作。

一线城市,是楠楠就业的底线,她海投了上百份简历,工作地点都是北京。可惜,近百份简历只收不到20%的回复,而且都是不太满意的公司,“当时心态就崩了”。

与一些对薪资期望很高的海归不同,楠楠更在意公司是否“内卷”,公司前景如何,是否有晋升机会。

但一些大厂,并不太在意海归身份的光环加持,尤其对应届生,给出的待遇标准极低,还有很多HR认为,应届生就不应该提高标准。

一次面试,一位HR问她,“作为一个应届生,你凭什么提这个条件?”

吕楠楠很不爽,有着四年半工半读经历的她,并不认为自己是一名新人,也不想从零开始。

多次碰壁之下,她妥协了,接受了作为实习生入职宣传策划岗位的条件。可仅仅入职一天,“周四办理入职,周五晚上就离职啦”。

“骨子里还是不行,没办法做一些端茶倒水,没有挑战性的无脑工作”。

离职之后,楠楠又接到了一个0ffer,同样也是企宣岗位,她很喜欢这个企业的文化氛围。

这一次不是实习生岗位,但她也收敛了很多,放低了姿态。

“我不愿意从新人做起,但也不会忍受自己犯低级的错误,所以拼命努力,提高硬实力。”

与国外比,国内的节奏很快,工作也很累,楠楠不太在意996,虽然国外不用996,但她“现在很踏实,也很安心,毕竟在国外,死了都没人知道”。

//结语

几位海归人员在讲述求职经历时,都曾提到“迷茫”、“崩溃”,而在豆瓣的“海联盟小组”,焦虑、抑郁、痛苦、绝望,也是大多数“海带”的现状。

很多海硕留贴,本以为镀金之后,会有更高的竞争力,可四处碰壁后才发现,还竞争不过国内的985、211本科生。

相关调研报告也显示,86%的受访企业认为,海归对自我评价过高,眼高手低,还有52%企业认为海归薪资要求过高。

事实上,很多海归已将薪资标准一降再降,还有海归放弃找工作,准备创业,甚至打算在疫情缓解后,再度回流国外。

尽管困境各异,但自称“海废”的大多数“海带”们,一边自嘲一边打气,并没有放弃梦想,他们在一次次试图迈过眼前的沟壑。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您喜欢该新闻吗?
本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取自各新闻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Posted in 移民新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Leave the field below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