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著名演员王丹凤去世,享年94岁。当年,87岁高龄的王丹凤住在上海繁华的静安区陕西南路一处幽静的小区里安享她晚年,耄耋之年的王丹凤,据说见过她的人依然还是觉得王奶奶很美丽!她是中国电影传奇中的传奇,许多中国影迷记忆中那个明媚洋气漂亮、风华绝代的女明星。
可谁曾想到,文革时随叫随到,任人摆布,所以,她能活到今天。
被评为上世纪“50年代最漂亮的女演员”王丹凤,因在影片《护士日记》、《春满人间》、《女理发师》中任主演或演重要角色而家喻户晓。上世纪四十年代,17岁的她在影片《新渔光曲》中饰演女主角渔家女,被影界称为“小周璇”,名噪一时。“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1957年,电影《护士日记》里她唱的这首插曲,成为后来的中国人童年时必唱的歌曲,而电影里朝气、娇媚的女护士的形象也因她的扮演格外动人。当年,影片上映后,许多男性找对象,首选护士。
她还是唯一一个参演根据大文豪巴金《家》、《春》、《秋》改编同名电影的著名女明星;她是唯一一个应邀参加美国总统里根就职典礼的中国籍著名女明星;她是唯一一个前往加拿大拜访昔日电影皇后胡蝶的著名女明星。不过,王丹凤在上海的家里简单素雅至极。米黄色的墙面,白色的蕾丝窗帘,灰色的沙发,只有墙上挂着的两幅王丹凤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照的大照片隐约诉说着房主人的身份。王丹凤自己说,这所大房子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她和丈夫柳和清结婚后就一直住着,房子当年是法国人设计的。
因为这两张照片是她最喜欢的,所以也一直挂着。在1992年和丈夫去了香港常住后,王丹凤那时候就很少回上海。即便回到这所老宅子里,除了见几个老朋友外,基本闭门不出。如今王丹凤完全定居在上海了,也许回到自己的故土还是感到亲切吧。87岁的她喜欢看韩剧。“我喜欢看他们的表演,很细腻,我也很喜欢裴勇俊、崔智友。我有满满一抽屉的韩剧盘片。”
祖籍浙江宁波的王丹凤,1924年8月23日出生在上海。经营旅店为业的爸爸给她起了个优雅而又吉利的好名字,叫玉凤。1941年,一个偶然的机缘,竟使王丹凤撞开了影坛大门。原来,王丹凤的邻居舒丽娟是“合众影片电影公司”的演员,她知道这个漂亮的邻家小阿妹酷爱电影。一天,舒丽娟领着王丹凤来到徐家汇的“合众电影公司”。此时正在拍摄由导演朱石麟执导的影片《龙潭虎穴》。不经意中,朱石麟发现了王丹凤那张俊俏美丽的面容。
舒丽娟马上说:“朱先生,她是十足的小影迷,她想拍戏。”“那好呀,来试试镜头吧。”随后,朱石麟让王丹凤扮演一个端茶的小丫头。他发现王丹凤很上镜,于是,让王丹凤把姓名写在纸上交给他。王丹凤在纸上写下她的姓名“王玉凤”,朱石麟看着这三个字,沉思良久,便说:“我建议,改个名吧!改一个字就行了,就叫王丹凤吧,既喊得响亮,又有点意义。
丹凤朝阳嘛。”王丹凤的艺名,便由此而来。随后,王丹凤与电影公司签订了3年的拍片合约。很快,王丹凤便在朱石麟导演、桑弧编剧、顾也鲁、英茵主演的《灵与肉》中扮演女学生,这是王丹凤初登影坛的处女作。
随后,王丹凤又在电影《新渔光曲》里一跃成为了女主角,与当红小生黄河演对手戏。王丹凤对这个极富有挑战性的角色情有独钟,演得十分用功。果然,王丹凤在《新渔光曲》上映后,轰动影坛,很快声名鹊起,她也被称为“小周璇”。其间,王丹凤作为一位“芙蓉出水”的新星,可自由选择拍片,她从不与任何一家影业公司固定签订合同,所以,非常自主地在各影业公司相继拍摄了《终身大事》、《青青河边草》、《月黑风高》、《乱点鸳鸯》、《鸾凤怨》、《断肠天涯》、《无语问苍天》、《珠光宝气》、《夜来风雨声》等9部著名的影片,故享有当时上海电影界著名女演员中拍片最多的“高产女星”之称誉。在1949年前,王丹凤陆续主演和参演了二十余部影片。
在这些以家庭悲欢离合和男女爱情为主题的影片中,王丹凤扮演银幕中不同的女主人翁不尽相同的悲剧故事,此时的王丹凤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闪耀的电影明星了。“有点像王丹凤”成为当时衡量美丽程度的表述之一。
1948年到1950年,应香港长城影片公司邀请,她参加拍摄了《锦绣天堂》、《瑶池鸳鸯》等7部影片。让王丹凤高兴的是,在影片《锦绣天堂》中,她和自己崇拜的偶像“电影皇后”胡蝶配戏,这也让她们之间的友谊持续了几十年。
1949年7月,香港推出备受欢迎的“沪港四大女星”,王丹凤榜上有名,其他3位是李丽华、周璇、白光。1950年,王丹凤与陶金、刘琼、韩非等人,作为香港电影剧团的成员,前往广州进行演出。11月,王丹凤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上海。此时,王丹凤与柳和清正忙碌着在筹备两人的婚礼。
柳和清出身电影世家。父亲柳中亮与叔父柳中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共同经营上海国泰影业公司发家。以后柳中亮创业大同影业公司,柳和清完成学业后便帮父亲在公司打理业务。
1951年元旦这一天,王丹凤与柳和清在相爱长达7年之久后,喜结秦晋之好。盛大的结婚仪式轰动上海,报纸杂志纷纷报道。1月15日出版的《青青电影》杂志,特意用了整整两个版面的图文,完整报道了王丹凤和柳和清在上海逸园大酒店举行结婚典礼的详细经过。婚礼隆重而热烈,上海电影界的著名导演、演员和工商界的老板及朋友都亲临祝贺。继而,王丹凤便重返影坛,在当年柳中亮独立门户创办的“大同”影业公司里,主演了新拍摄的影片《彩凤双飞》。
这部影片由朱端钧等人编剧、潘子农导演,王丹凤和李纬、陈述演对手戏。在影片完成后不久,留守在上海的多家私营电影厂合并在一起,成立了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柳和清担任上影厂宣传科长,专职摄影。随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又经过“公私合营”,全部归属于国营体制的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12月,王丹凤成为新成立不久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名女演员。
1958年来,王丹凤无论是头顶光环,还是“文革”后下厂劳动,柳和清与王丹凤始终是左右相随,矢志不渝。在上海影坛,柳和清对妻子的好是众所周知的。王丹凤的很多照片都是出自柳和清,而被大家公认穿衣精致的王丹凤穿的很多衣服都是柳和清买的。“他买衣服都不需要我去的,只要他看好了,就一定合适。”
说到这,王丹凤的幸福感溢于言表。他们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在日本学国际贸易,二女儿在香港,三女儿在美国学艺术,没有一个从事电影。
十年动乱期间,王丹凤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抄家、批斗会、干校劳动。但她一不是共产党员,排除了“混进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嫌疑;二无绯闻,扯不上“腐化”;三没有参加过所谓的“大毒草”摄制组,所以直接受到的威胁打击比白杨、黄宗英少得多。据白穆回忆,当看到别人被拳打脚踢时,她偷偷躲在食堂堆放杂粮的仓库里,吓得魂不附体。有一次,她与黄宗英、白穆、石灵在上海近郊劳动,造反派展开“田头批判”。批判会还没开始,年轻的农民们早已在前排小木凳上坐好。
4位受批对象一经押到,有人大喊:“先批王丹凤!”“是唱花旦的吗?”有人交头接耳。轮到瘦高个儿黄宗英上前,有人笑着说:“她是唱小生的。”一场乡间批斗会,竟也开出些观众见面会的意思。尽管被身后的工宣队重重敲了一下,白穆还是笑得停不下来。面对上影厂造反派的胡言乱语,王丹凤温顺而诚恳地听着,没有流露丝毫不满情绪,在当时,属于“难能可贵”。在奉贤干校,有的女演员暗中带点酱瓜、咸菜,王丹凤从不带吃的。
大太阳底下劳动,她总是带顶帽子,一锄一锄地挖,从不偷懒。出勤时,她走在前面,到工作间取农具也不挑不拣……总之,她当时给人们的印象是:乖巧、随叫随到、任人摆布,积极要求进步,投入人们常说的“脱胎换骨的改造”。所以,她能活到今天。
上海沦为孤岛的5年间,王丹凤拍了25部片子,扮演的多是受侮辱和欺凌的妇女形象:招待员、歌妓、丫头等等。1948~1950年,应香港长城影片公司邀请,她参加拍摄了《锦绣天堂》、《瑶池鸳鸯》、《琼楼恨》、《海外寻夫》等7部影片,多为古装戏。从1950年回到上海后的30年里,王丹凤拍过《家》、《海魂》、《护士日记》等13部影片,其中,《家》中的“鸣凤”,《护士日记》中的“小燕子”简素华,以及《女理发师》中的角色让老观众记忆犹新。
为了演好女理发师,王丹凤曾经到南京路理发店拜沪上名剪刘瑞卿为师。她虚心好学,没有一点明星架子,天天准时到店里当学徒。很快,理发店门前天天清早排出影迷长队,情状不输今日粉丝。1963年的《桃花扇》让她倒了霉,因为“宣扬才子佳人”。此后15年,她没拍过一部电影。1980年的《玉色蝴蝶》成为王丹凤的封箱之作。
(本文略有删节)